发布日期:2023-09-22
“科普江苏”大讲堂走进新城小学+ 查看更多
“科普江苏”大讲堂走进新城小学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4-23 09:42
巍峨的高山、广袤的草原、绚丽的色彩、灵活的小动物……一个个自然生态的画面引发了现场小朋友们的阵阵惊呼。4月18日,由省科协、省自然资源厅主办,省科学传播中心、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承办的“科普江苏”大讲堂世界地球日特别活动,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工程师、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联合创始人张燕宁为在场学生带来了《源生三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讲座。该校100多名师生参与了活动,活动同时通过苏科直播平台现场直播,8.4万人在线观看。
活动现场
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旨在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素有“中华水塔”之城,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分布着270余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
张燕宁介绍各具特色的小动物
张燕宁通过手工绘图、摄影图片和影视纪录片等形式,向在场同学们介绍了三江源地区奇特的小动物们。“这个是藏狐兄弟,两只藏狐并排在一起,哥哥正在安慰弟弟。”“这是鼠兔,鼠兔并不是老鼠,而是属于兔类。它素有‘高原大米’之称,属于食物链的底端,养育着高原上几乎所有的物种。”“这个是野牦牛,也许你们在动物园也看到过,但高原上真正的野牦牛是可以顶翻一辆车的。”“这个是藏羚羊,藏羚羊是非常机敏的动物,人类离它还很远的时候,它就立刻识别并躲起来了。”长达20分钟的短片,张燕宁以采风时的所见所闻为依据,带领同学们感受三江源自然生态链中不同种类动物主要特征、生存状态和运动轨迹等内容。
学生认真聆听讲座
张燕宁介绍,此次讲座的素材均来自于科普图书《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项目,她在参与编写这本图书时加入了考察团队,在三江源开启了为期30天的访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影像资料和亲身经历。张燕宁说,“我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我是从一个妈妈走向志愿者的,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自然样本,我从自然生态志愿者开始,逐渐变成了参与者,现场成了一名科普讲解员。我希望现在的孩子们多走出去接触大自然,书本中的知识是‘遇’,自然中的道理才是‘见’,只有见到了才能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为他们树立守护自然的观念。”
学生现场提问互动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的仔细聆听,并跟随老师积极互动。四(5)班同学段鑫淼表示平时很喜欢小动物,周末经常会去动物园,“老师说‘人类是动物最大的天敌’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不要做自然的破坏者,要做自然的守护者。”陈紫凝同学表示对讲座中猎豹、熊、老虎等顶级掠食者很感兴趣,以后会对生物链、食物链中的知识进行继续探索。(作者:省科学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译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