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熙:沉身沉心甘为桥梁
吕梦熙:沉身沉心甘为桥梁

■本报记者何佳芮通讯员束婧雅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上,中国科协正式发布2022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中车戚墅堰所申报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应用》入选装备制造领域“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这是中车戚墅堰所科技资源开发主管吕梦熙及其团队新的一年交出的第一张亮眼成绩单。
“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开花结果,同样,每一次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吕梦熙说。
科技资源开发是一项“内外精通、纵横捭阖”的系统性工作:向上要深研国家战略,瞄准政策靶向;向下要研判企业业务亟须,厘清发展脉络;向内要营造创新氛围,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向外要聚拢创新要素,打通公共资源阻点。“要在科学技术和政策资源中架起一座桥,我们面对的工作和挑战每天都是新的,新到无可复制,更需躬亲其事,身履其勤。”
2019年,正处孕期的吕梦熙在国家网站上看了关于第四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申报的通知。她意识到,这对于刚刚在“和谐号”高铁时代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并向“复兴号”转型的中车戚墅堰所是一次重要的机会。经过多方政策调研和条件对标,她觉得这个事必须要做,随即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地方推荐单位。“摸排工作已于3个月前结束了。”得到的回复令吕梦熙颇受打击。由于地方推荐单位对公司缺乏了解,未将公司列入摸排名单,今年的申报机会可能就此错失。“有的企业在通知发布前就筹备了半年,你们现在准备来不及了,下次吧。”推荐单位婉拒了她,身边也有人劝她放弃,但吕梦熙的倔劲上来了,她用3天时间连夜做出了200多页的申报材料,抱着4大本材料直奔南京。时值盛夏,相关负责同志没想到,启动最晚的企业居然这么短的时间拿出了全套资料。看完材料后,推荐单位终于松了口:“你们的各项实力过硬,试试吧。但这项荣誉含金量高、竞争激烈,想要拿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逆转了第一关,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半个月后,省厅传来好消息--国家很重视轨道交通产业,公司今年作为该产业领域代表获得参加国家评审资格,但是材料内容还不过关,要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怀孕已近6个月的她反复往返南京、北京,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沟通修改,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终于,中车戚墅堰所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为后续参与国家行业重大科研攻关、奠定产业核心地位打下了资质基础。
山顶的风景固然美好,但登山的每一个台阶皆需弯腰躬行。项目获批只是科技资源开发团队工作的始发点,而真正的发力点是如何利用资源引流稳固既有产业、孵化新兴产业、补齐技术短板、精锻优势长板。近年来,吕梦熙带领团队建机制、搭平台、促成果,通过多向分层发力,支撑基础制动、减振降噪等轨道交通装备补短板专项推进实施;发挥材料工艺、技术服务等专业和资质优势,加快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效能释放;协力智改数转走深向实,赋能公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回看近几年的外部资源利用情况,我们接得住多大成功,就能熬得住多大的挫败。”近年来,外部政策类专项支持项目严重限项,对企业自筹投资配比要求逐年升高;政策向AI、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概念明显倾斜。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可谓是在“内卷”与“夹缝”中求支持。“先试试”是吕梦熙面对新项目、新领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简单的三个字却充满对未知的笃定与担当。近5年,吕梦熙及其团队在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多个新项目、新平台先行先试,“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工业强基专项”“‘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所有期待都如约而至。
“面对顺境,不骄不躁;身处逆势,不馁不慌”,这是吕梦熙及其团队的心态写照。凭着这份韧劲,入所12年的吕梦熙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中车管理专家;团队成员互相影响,沉心创新创业,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前行,获评“中国中车巾帼标兵岗”并被推荐至全国铁路系统。
歌德曾言:“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吕梦熙正是时刻践行着“在科技工作中创造价值,在不断尝试中笃定前行”,沉心沉身,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坚守中发光发亮,在平凡中成就自身事业的不平凡。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