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 紧握时代脉搏建设特色学会
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 紧握时代脉搏建设特色学会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规划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副秘书长刘晓民,她表示,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学会工作者,要以“国之所需,吾志所向”为己任,继续为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五年来,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无论在组织学术交流、科学普及,还是在会员发展、自身建设、推进学会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充分发挥学会专业特色和优势,学会特邀院士、专家、教授深入会员单位与一线科技工作者零距离、面对面展开主题探讨、答疑解惑,传递学术正能量,为学会增强服务科技创新和服务人才成长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刘晓民介绍,近年来,学会共开展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等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学术交流会议达百余场次。
为大力开展航空航天科普宣传活动,学会积极组织和引导会员开展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党建强会科普行”等大型科普活动,面向全省中小学建立了《江苏省航空特色学校管理办法》,推动航空科普教育进校园;积极组织参加中国航空学会“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科普竞赛;面向社会大众和会员,组织开展了50多场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受众达20000余人。
“此外,学会还组建了科普专家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企业、机关、部队、学校作科普报告和新知识讲座200余场次,受众达万余人。”刘晓民表示,为助力“双减”,推动航空科普资源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学会邀请院士、航空航天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报告讲座200余场次,受众达2000余人次。“我们还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50余场次,受众1000余人。”
在智库建设方面,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和科技工作者进行软科学和自然科学论文的申报。同时,发挥省市级学会与国家级学会平台综合优势,充分利用学会院士、专家科教资源优势,联合国家级学会和相关高校科协,指导开展人才评价、科技咨询、技术标准制定、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咨询。
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学会在积极发展会员的同时,还加强学会专兼职人员队伍职业化水平建设,提升自身能力。“我认为学会工作如果不能体现广大会员要求和利益,就会失去会员的支持,失去生命力。”刘晓民表示,会员是学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会活动的基本力量。学会的计划制定和贯彻落实,要靠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实践,学会的良好形象要靠广大会员去树立和维护,学会事业的发展要靠广大会员共同努力奋斗。“因此,发展会员,做好会员管理,满足会员需求,密切会员与学会的关系,是学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学会的改革创新要以会员为本,为会员服务,强化学会主体意识,努力建设创新型学会。”
为促进科协工作增质提效,刘晓民建议,科协系统要积极探索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路径,在“科创中国”“科创江苏”建设,引智搭桥铺路,深入开展科技咨询、成果评价、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此外,要发挥科技智库的功能,发挥人才资源、平台优势,多维度多角度塑造科协形象。利用好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与市级学会形成联动效应,更好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续写“科技经济融合”新篇章。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刘晓民表示,未来,学会将继续团结和动员全省广大会员和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建设和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何佳芮 )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