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93 拷贝

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省科协常委杨宇民: 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




■本报记者何佳芮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党迈上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进军新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站位高远、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回望历史、展望未来,鼓舞斗志、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和新战略,是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省科协常委,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宇民表示,报告通篇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

       “特别是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杨宇民说,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单独成章对科教工作进行部署,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尤其鼓舞人心。”

        杨宇民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精辟论断抓住了三个战略的关键要素,即人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核心是实现人才强国。同时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两个‘加快’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显示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杨宇民说。

        高校的任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要聚天下英才而育之用之。因此,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是每个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地方高校如何大有可为?如何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杨宇民表示,高校要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将知识传授型教学变为创新型教学。要培养创新精神、铸就创新意识、孕育创新思想。

        杨宇民认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卡脖子”技术的解决和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者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高等教育优势特点,要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探索出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引领型发展模式。”

       “如何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如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组织学校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党分忧为国担当?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杨宇民表示,高校科技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精准谋划,努力践行,全面贯彻落实报告和大会精神,锚定“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核心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