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93 拷贝

孙跃明:用匠心雕琢腔镜技术





■传播中心融媒体报道组

    “作为医生,患者康复就是我们的目标。”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孙跃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已经30多年,致力于微创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基础研究和推广应用,独立完成多种较复杂、难度高的腔镜手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

    在孙跃明看来,“你是一名很好的外科医生”是对他最好的称赞。

妙手仁心,是坚守也是仁爱

    每天7点到病房,查房、教学、会诊、手术……这就是国内知名的结直肠外科专家孙跃明的工作内容。多年来,孙跃明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心尽力做好每一台手术,目前每年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手术1300余例。

    孙跃明介绍,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采访中,孙跃明回忆起一个来自云南的15岁患者,就医时已是晚期肿瘤,情况危急,必须尽快手术。“当时的情况很棘手。原则上,我们必须把肿瘤完整切掉,但他的肿瘤非常大,把致命的血管都包了进去,如果完整切掉肿瘤,这个患者就无法生存了。”孙跃明介绍,他们只能先把肿瘤剖开,一点点地把血管拨出来,而后再把肿瘤切掉,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翼翼,好在顺利完成了手术。

    “每每看到患者出院,总是很欣慰。”谈及感受孙跃明不假思索地说。当聊起救治患者中的辛酸和辛苦,孙跃明总是一句带过:“手术完回到家会有点累,但只要睡一觉就好了,医生就是要为患者解决问题的。”

匠心雕琢,有情怀更有担当

    从1991年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因为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腹腔镜手术经历了从被怀疑到被接受,甚至成为首选手术方式,30年来造福了无数患者。

    “当时很多同行无法接受微创技术,然而敢于突破,才能不断进步,所以我很愿意去尝试新的技术。”1996年,硕士毕业的孙跃明进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方面的工作。1999年,孙跃明完成了第一台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为了进一步发展腹腔镜的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诊疗,孙跃明带领团队成立了微创外科,开始广泛深入地开展腹腔镜手术。

    作为省内最早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团队,孙跃明下定决心要将腹腔镜技术教给更多的医生。他开始筹建腹腔镜技术培训基地。“我们必须去做老师,把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医生,让年轻的医生学会运用腹腔镜这个‘武器’,去更多的地方开展手术,让更多的患者享受这样的技术带来的好处。”孙跃明认为,这是他们的情怀,也是他们的责任。

    2006年12月,江苏腔镜外科技术培训基地正式成立。不负所望,基地成了首批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腔镜培训基地,获得了中国唯一的国际外科学院培训基地以及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学院课程的认证。时至今日,基地已开展51期培训班,为全国24个省区市近450家医院培训了千余名腹腔镜外科医生,为腹腔镜外科技术在国内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潜心钻研,要守正更要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孙跃明常常嘱咐年轻的医生,要用创新思维来治疗疾病,不断创新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感悟思考,他也是这么做的。彼时,孙跃明虽然在微创外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还是觉得只有专而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013年12月,孙跃明带领的科室转变为结直肠外科,开始探索结直肠疾病的专业化治疗和研究。

    多年来锲而不舍地努力钻研,让孙跃明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尊重,科室的临床科研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今年,他带领团队开展的“结直肠癌精准治疗靶点探索及临床诊疗新模式的建立”项目获得了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相关成果为人类肿瘤疾病特别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对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患者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获得这个奖项是我们多年来的积累,是对所有人努力的肯定。我们不是黑马,我们是注定要跑到前面的那匹马。”孙跃明表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患者也会不断增多,未来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奋斗,努力推动结直肠外科朝着更专业、更精准的方向发展。“这个荣誉只是一个起点,今后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科研,不断去学习、运用新的技术,肩负起我国腔镜外科事业的未来。”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