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林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传播中心融媒体报道组
为了一张图纸,春节几天都奔波在往返实验室的路上;为了一个试验数据,连续几天都吃住在实验室里……这正是第十八届江苏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鼓楼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林炜的日常科研工作写照。
“做科研必须有不怕失败、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精神”,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林炜在病原体感染、耐药分子机制研究和天然抗感染药物发现领域取得若干创新性成果,提升了抗新发、突发和耐药病原体新型药物的研发效率。回国后的短短两年,他就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总计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奖3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资助10余项。
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会是莺啼婉转,繁花铺就,林炜也不例外。从2004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到到2018年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Waksman微生物研究所博后归国,一路走来,不乏起伏抉择。
在4年学习后,经过反复思考,他放弃了到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的想法,决定从头努力,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微生物学专业继续深造硕博连读。
科学院的6年研究生生活,大多数时候是枯燥无味的,失败并不鲜见,焦虑如影随形。从事科研工作没有假期,幸而他遇上了求知路上的良师、人生途中的灯塔--导师赵国屏院士,导师时常用自己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仍不放弃从事科研工作为例开解、勉励林炜,为他坚定信心,指明方向。成功与失败,枯燥生活与科研突破的兴奋反复拉锯,进一步磨练了他的科研意志。
至此,从踏进大学校园起,他已在求学路上走了10年,林炜选择继续出国深造,并在排除了各种困难后,最终站在了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Waksman微生物研究所里。顶着随时被解雇和淘汰的生存压力,在博后导师一个标点错误都不放过的严格要求下,他节假日无休,为了收集蛋白晶体衍射数据,通宵工作;为了缩短科研时间,在暴风雪天气开车4个多小时到康奈尔大学CHESS光源收集晶体衍射数据。正是这段经历迫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遇到难题能积极思考,想尽一切办法、手段、工具解决问题。
回国后,为了预约使用冷冻电镜以推进科研效率,林炜一个人多次往返外省市各高校、院所,不断积累数据,甚至春节前后仍奔波在收数据的路上。他认为长在实验室里、为实验奔走都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态。
任教后,作为博导,林炜开始指导学生。数年来,他指导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人。对于学生,林炜秉持做科研必须不怕失败、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们的科研精神。他要把在几位导师身上体会到的治学态度传承下去。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长期广泛超量使用,部分细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获得,也会传给下一代。若情况继续恶化,人类很可能面临感染时治疗费用大幅上涨、病死率增加甚至无药可用的困境,已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林炜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广泛与药学的同行展开合作,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利用结构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相关专业知识深入开展研究,分别从耐药菌和宿主角度出发,研究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新型干预手段和药物,一方面寻找耐药菌的治疗新靶点、建立高通量筛选抗耐药菌药物平台;另一方面,从宿主角度,鉴定了若干条全新的病原菌--宿主互作新炎症通路,在抗耐药菌感染领域作出了一定贡献。
为了一张图纸,春节几天都奔波在往返实验室的路上;为了一个试验数据,连续几天都吃住在实验室里……这正是第十八届江苏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鼓楼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林炜的日常科研工作写照。
“做科研必须有不怕失败、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精神”,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林炜在病原体感染、耐药分子机制研究和天然抗感染药物发现领域取得若干创新性成果,提升了抗新发、突发和耐药病原体新型药物的研发效率。回国后的短短两年,他就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总计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奖3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资助10余项。
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会是莺啼婉转,繁花铺就,林炜也不例外。从2004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到到2018年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Waksman微生物研究所博后归国,一路走来,不乏起伏抉择。
在4年学习后,经过反复思考,他放弃了到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的想法,决定从头努力,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微生物学专业继续深造硕博连读。
科学院的6年研究生生活,大多数时候是枯燥无味的,失败并不鲜见,焦虑如影随形。从事科研工作没有假期,幸而他遇上了求知路上的良师、人生途中的灯塔--导师赵国屏院士,导师时常用自己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仍不放弃从事科研工作为例开解、勉励林炜,为他坚定信心,指明方向。成功与失败,枯燥生活与科研突破的兴奋反复拉锯,进一步磨练了他的科研意志。
至此,从踏进大学校园起,他已在求学路上走了10年,林炜选择继续出国深造,并在排除了各种困难后,最终站在了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Waksman微生物研究所里。顶着随时被解雇和淘汰的生存压力,在博后导师一个标点错误都不放过的严格要求下,他节假日无休,为了收集蛋白晶体衍射数据,通宵工作;为了缩短科研时间,在暴风雪天气开车4个多小时到康奈尔大学CHESS光源收集晶体衍射数据。正是这段经历迫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遇到难题能积极思考,想尽一切办法、手段、工具解决问题。
回国后,为了预约使用冷冻电镜以推进科研效率,林炜一个人多次往返外省市各高校、院所,不断积累数据,甚至春节前后仍奔波在收数据的路上。他认为长在实验室里、为实验奔走都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态。
任教后,作为博导,林炜开始指导学生。数年来,他指导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人。对于学生,林炜秉持做科研必须不怕失败、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们的科研精神。他要把在几位导师身上体会到的治学态度传承下去。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长期广泛超量使用,部分细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获得,也会传给下一代。若情况继续恶化,人类很可能面临感染时治疗费用大幅上涨、病死率增加甚至无药可用的困境,已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林炜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广泛与药学的同行展开合作,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利用结构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相关专业知识深入开展研究,分别从耐药菌和宿主角度出发,研究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新型干预手段和药物,一方面寻找耐药菌的治疗新靶点、建立高通量筛选抗耐药菌药物平台;另一方面,从宿主角度,鉴定了若干条全新的病原菌--宿主互作新炎症通路,在抗耐药菌感染领域作出了一定贡献。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