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以赤诚之心驱动科技创新
刘健:以赤诚之心驱动科技创新

■传播中心融媒体报道组
他谦逊、温和,对所有人都礼貌亲切,但同时他又坚毅、果敢,动辄承担亿万元项目,决定的事情说干就干。这样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就是江苏中科君达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健。
刘健有多重身份,他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名单、获得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党代表,省“333高层次人才”。同时,他也是宿迁市青年商会会长,还是一名疫情期间热情服务的社区党员。但在众多身份中,刘健始终将自己定位成科技工作者,并在热爱和兴趣的驱使下,俯身研究、耐心专研,用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中国的工业测控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山顶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从“上山娃”到中科院研究员,随后毅然下海,带领“一穷二白”的初创公司成为上市企业,刘健的身上写满了故事,小时候的记忆影响着他的一生。
“我出生在江西井冈山下,那里层峦叠嶂,到处都是山,大概四五岁就开始上山砍柴。”刘健回忆,那时候每天要爬山六七个小时,每次出门都带着两个小馒头,饿了就坐下来吃一口,吃完继续赶路。虽然路途辛苦,但他总想往山顶走,想站在山上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童年时磨练出来的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和勤俭珍惜的品格,让他受益一生,也指引着他走向更远的路。
中学时期的刘健开始展露出“爱动手”的性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家庭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开始有了收录机、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我就开始研究机器的拆卸。”刘健回忆,放暑假时,他在家里拆卸电器、改装电路,居然“一不小心”将家里10平方米的客厅改装成了卡拉OK厅。后来这个卡拉OK厅还帮他赚到了下一学年的学杂费。随后,大学时期他进入了济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也开始了深入的学习之路。
“爱动手、爱钻研、爱技术,好像就是我的个人特质,是渗入血液、伴随我成长的。”刘健表示,他大学期间,经常参加校园、社区甚至军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免费帮助他们维修和安装家电。为了钻研器械原理,他还不眠不休地泡图书馆,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电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毕业后,刘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核心技术成为创业的第一块砖
进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之后,更多国际领先成果进入他的视野,我国汽车和家电领域的检测技术,始终被国外垄断,这让刘健非常痛心。2006年,他决心“下海”,开启市场化的自主创新道路。
最初创业期间,刘健卖掉房产,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一个半地下室,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开始艰苦钻研。技术领域创业并不简单,刘健分享,很多项目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失败还会面临巨大损失和高额赔偿。在帮助上海一家知名车企进行新型车辆投产测试时,工期仅剩7天,他带着团队扎根现场,不眠不休,开展了多项模拟测试和极限测试,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该技术还得到了美国、法国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企业后来成为家用电器白电智能检测领域全球隐形冠军、汽车电机制造智能检测分析领域全球隐形冠军奠定了基础。
随着扎实的深耕和业务量的不断攀升,2010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宿迁市一名招商人员在北京调研时发现了刘健,并诚挚邀请他来苏创业。刘健几经考虑,最终带着52人的团队进行了整体搬迁。“这里交通便利,政府的多项政策非常暖心,相信立足长三角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刘健说,扎根宿迁,他就像有了“家”一样,发展势头突飞猛进。通过与海尔、西门子、惠而浦、海信、创维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中科君达的业务遍布全球,目前,全球每时每刻都有近20万台制冷家电在通过君达的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分析。
在更多前沿领域致力攻关
随着在香港的上市,江苏中科君达物联网公司目前已经成为研发团队50余人,就业人员200余人,拥有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52件等荣誉的规模化科技企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刘健也异常忙碌,“企业家不仅要立足自身发展,还要不断扛起责任和担当,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但在他心中,科研始终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企业再穷不能穷研发,再节约不能打研发经费的算盘,科技研发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即使业务繁忙,进入实验室与研发人员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仍是刘健最大的乐趣。
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近几年,除了智能工业检测技术,企业新投入的智慧水务和环保工程也获得市场好评。“不管未来出现新风口、新产业还是新业态,我始终坚守初心,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优。我相信秉持初心,一定能引领企业为江苏工业高速发展作贡献。”刘健说。
他谦逊、温和,对所有人都礼貌亲切,但同时他又坚毅、果敢,动辄承担亿万元项目,决定的事情说干就干。这样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就是江苏中科君达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健。
刘健有多重身份,他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名单、获得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党代表,省“333高层次人才”。同时,他也是宿迁市青年商会会长,还是一名疫情期间热情服务的社区党员。但在众多身份中,刘健始终将自己定位成科技工作者,并在热爱和兴趣的驱使下,俯身研究、耐心专研,用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中国的工业测控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山顶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从“上山娃”到中科院研究员,随后毅然下海,带领“一穷二白”的初创公司成为上市企业,刘健的身上写满了故事,小时候的记忆影响着他的一生。
“我出生在江西井冈山下,那里层峦叠嶂,到处都是山,大概四五岁就开始上山砍柴。”刘健回忆,那时候每天要爬山六七个小时,每次出门都带着两个小馒头,饿了就坐下来吃一口,吃完继续赶路。虽然路途辛苦,但他总想往山顶走,想站在山上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童年时磨练出来的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和勤俭珍惜的品格,让他受益一生,也指引着他走向更远的路。
中学时期的刘健开始展露出“爱动手”的性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家庭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开始有了收录机、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我就开始研究机器的拆卸。”刘健回忆,放暑假时,他在家里拆卸电器、改装电路,居然“一不小心”将家里10平方米的客厅改装成了卡拉OK厅。后来这个卡拉OK厅还帮他赚到了下一学年的学杂费。随后,大学时期他进入了济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也开始了深入的学习之路。
“爱动手、爱钻研、爱技术,好像就是我的个人特质,是渗入血液、伴随我成长的。”刘健表示,他大学期间,经常参加校园、社区甚至军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免费帮助他们维修和安装家电。为了钻研器械原理,他还不眠不休地泡图书馆,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电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毕业后,刘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核心技术成为创业的第一块砖
进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之后,更多国际领先成果进入他的视野,我国汽车和家电领域的检测技术,始终被国外垄断,这让刘健非常痛心。2006年,他决心“下海”,开启市场化的自主创新道路。
最初创业期间,刘健卖掉房产,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一个半地下室,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开始艰苦钻研。技术领域创业并不简单,刘健分享,很多项目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失败还会面临巨大损失和高额赔偿。在帮助上海一家知名车企进行新型车辆投产测试时,工期仅剩7天,他带着团队扎根现场,不眠不休,开展了多项模拟测试和极限测试,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该技术还得到了美国、法国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企业后来成为家用电器白电智能检测领域全球隐形冠军、汽车电机制造智能检测分析领域全球隐形冠军奠定了基础。
随着扎实的深耕和业务量的不断攀升,2010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宿迁市一名招商人员在北京调研时发现了刘健,并诚挚邀请他来苏创业。刘健几经考虑,最终带着52人的团队进行了整体搬迁。“这里交通便利,政府的多项政策非常暖心,相信立足长三角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刘健说,扎根宿迁,他就像有了“家”一样,发展势头突飞猛进。通过与海尔、西门子、惠而浦、海信、创维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中科君达的业务遍布全球,目前,全球每时每刻都有近20万台制冷家电在通过君达的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分析。
在更多前沿领域致力攻关
随着在香港的上市,江苏中科君达物联网公司目前已经成为研发团队50余人,就业人员200余人,拥有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52件等荣誉的规模化科技企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刘健也异常忙碌,“企业家不仅要立足自身发展,还要不断扛起责任和担当,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但在他心中,科研始终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企业再穷不能穷研发,再节约不能打研发经费的算盘,科技研发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即使业务繁忙,进入实验室与研发人员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仍是刘健最大的乐趣。
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近几年,除了智能工业检测技术,企业新投入的智慧水务和环保工程也获得市场好评。“不管未来出现新风口、新产业还是新业态,我始终坚守初心,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优。我相信秉持初心,一定能引领企业为江苏工业高速发展作贡献。”刘健说。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