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93 拷贝

贲德:矢志创新报效祖国



编者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强国复兴奋斗有我·科技英才”专栏,以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契机,通过寻访我省科创一线的典型人物,展现他们为强国复兴奋力拼搏的风采,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战略支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传播中心融媒体报道组



     “我觉得搞科研是一件艰苦困难的工作,往往花了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所希望的成绩,所以就要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要努力科研,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在6月9日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获得了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已是朝枚之年的他,依然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从省委书记吴政隆手上接过大红证书的贲老显得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他的座右铭就是学好本领,贡献社会和国家。

       20世纪70年代,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阵雷达;20世纪80年代起,贲德又带领一大批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的空中“战鹰”擦亮了眼睛,成为我国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在长达57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初心,以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为使命,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理由不好好念书 

       1938年4月,贲德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日子过得艰难,晚上连灯也舍不得点。因成绩优异,贲德小学毕业时被保送至县里唯一的中学,这让全家又喜又忧。贲德记得,当时父亲跟他说:“你能不能念下去,就看你能不能吃苦,克服困难。”

      为了念书,每天天不亮贲德就起床,带上个苞米饼就跑去学校。20千米的路程都是乡间砂石路,布鞋没几天鞋底就被磨烂了。再后来,贲德索性拿着鞋光脚跑路,等快到学校时再把鞋穿上。脚上磨出的厚厚老茧,至今仍未完全消去。

    “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当时上学时天不亮,回来时天就黑了,路上连个人都没有,就我一个10多岁的小孩儿在拼命跑。”后来,跑步成了贲德的一种习惯,很多年来都是每天清晨起来跑步3000米。

       那么艰苦能够坚持读书,贲德想得很简单:家庭这么困难,父母还含辛茹苦地供我念书,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念,不然对不起父母。

       1957年贲德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周末别人出去玩、看电影,贲德就扎在图书馆啃专业书,一看就是一天。“不读书就没法搞科研,没法解决工作的问题。”在贲德看来,书就是一个宝库,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既能长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和性格。

搞科研要吃得了生活中的苦

      1962年离开哈工大进入十四所工作,1964年,贲德就接下了研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的艰巨任务。相控阵雷达没有可以转动俯仰的“锅盖”天线,它的天线正面为平面,有上千平方米的庞大面积,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天线背后的控制系统设备有8层楼房高,隐藏在中国北方的一座大山中。这部“深山巨无霸”能探测到几千千米以外的空中目标。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和苏联拥有这样先进的雷达。

       1971年到1978年,雷达安装阶段,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每年有大半年是在大山里和“巨无霸”在一起。“上山”这个词,不单是任务,而且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挑战。贲德回忆:冬天零下20摄氏度,山上的寒风像钢针。

       在已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阵雷达,并成为我国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后,贲德本可以坐享功成名就的“清福”。但他又接手做了第二部、第三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雷达。即便到了现在,贲德依然敏锐地捕捉着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自己去看书、搜集资料。“不学怎么行?新东西不断出现,你不学就没有发言权。”贲德说。

       贲德告诉记者,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作为中国的科学家,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其次要有奉献精神,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实事求是,百折不挠,要为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幸福来工作。这样的项目课题才有实际意义,成果才能得到广泛应用。

要潜心科研也要做好科普

       几十年来,贲德在潜心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在悉心培育中国雷达事业坚实后备力量,积极讲述科技创新故事,扩大科技创新影响力,提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感知度。“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创新的基础,所以科普工作很重要。”

       近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全省各地,给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我会从物理概念讲起,这样不管是什么学习阶段,他们都能更好地理解雷达知识。每次讲完,总是有好多小同学把我围住,跟我说‘以前我想当明星,现在我不想了,长大以后我想当一名科学家’。”说到这里,84岁的贲院士眼眶微红。贲德告诉记者,如今他仍在坚持参加科普工作,能让更多的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他很欣慰。此次由他主编的《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图书也同时获奖。

     “这次获奖是团队长期奋斗拼搏的结果,不是我的个人荣誉,而是一个集体荣誉。”贲德告诉记者,此次获奖对他来讲也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他将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到雷达创新研究,探索雷达前沿技术,在这个领域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