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93 拷贝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打开我国兵器科学发展新世界


    南京理工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211”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之称。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也是这一学科专业文化建设的产物--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其中不少都是“绝版限量款”,它们不仅记录了我国兵器的发展史,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不断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大力弘扬兵工精神,已发展成为集中体现我国国防工业和军事建设成就的“窗口”,担负起传承军工文化和普及国防知识科普教育的重要使命。




   

 循迹先辈之魂传承军工文化深厚历史底蕴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学校最初组建哈军工炮兵工程系时,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大量的退役火炮、枪械、各种弹体作为教学教具,供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并成为兵器博物馆的雏形。1992年,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将军为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亲笔题名。2003年,为充分发挥学校在兵工学科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彰显兵工精神,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学校规划建设了新的兵器教学楼,兵器博物馆位于兵器教学楼内,占用面积6000多平方米。


兵器博物馆以“典藏,传承,励学,致用”为馆训,集收藏、传承、教学、科研、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旨在以珍贵展品、丰富内涵和独特视角帮助参观者了解兵器发展史,普及军事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促进我国兵器研究和国防人才培养。


    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建设,兵器博物馆珍藏了一大批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武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引信类、军事通信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藏品,其中不少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研制。这些展品记录了中华民族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主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历史。


    为提高兵器博物馆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满足参观接待的需要,兵器博物馆在充实展品数量、拓展展出形式、扩大展示规模的同时,还加强了内部及周边人文景观环境的配套建设。通过造型浮雕、学校历史沿革的文字介绍以及南广场不锈钢现代雕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校风碑等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兵器博物馆作为窗口的整体形象,使兵器博物馆成为开展兵器史研究、进行国防教育、彰显军工文化的重要基地。




聚焦学科特色打造兵器研究和国防人才高地


    兵器博物馆属于科学技术类场馆,是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更是教学科研场所。承载着军事研究与军工文化教育双项职能。


    南理工兵器博物馆的展品最早就是作为教具存在的,博物馆就是学校兵器学科情境教学课堂。这种现场教学也是几大教学模式中最受重视和最受大家喜爱的教学方式。师生们深入现场,身临其境,观看兵器实物,聆听兵器知识讲解,触摸兵器发展历史,形成感官体验,了解各种兵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兵器通过战争而得以革故鼎新的变化发展过程。为了让师生们近距离触摸兵器,感受实物,由老师现场引领指导对火炮、枪械等实物进行研究,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兵器的拆装、使用、保养等过程。兵器数字互动科技展厅设置了枪械模拟射击、坦克模拟驾驶、火炮模拟射击等项目,让师生和其他参观者通过自身的经验感悟与现场体验的碰撞,使他们产生情感的触动,以此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如今,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同学科中研究方向最齐全、内涵最丰富、培养体系最全面的学科点,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本学科获得后,连续空缺6年。在兵器核心机理探索、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引领着我国兵器行业的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积极探索兵器科学与技术研究,兵器博物馆为兵器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实验、体验、实践平台,承担了多项教学科研任务,培养了大批军工专业人才,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及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不断赋予传统的军工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思政育人等多方面形成了以“献身”精神为核心、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内涵、以“和平文化”为延伸的富有特色的军工校园文化,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兵器博物馆被许多来校参观考察的国家和部委领导人誉为南理工“献身国防”的军工文化教育的生动展示,多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先后为博物馆建成题词。






坚守军工初心建构国防教育红色思政课堂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在兵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引领,专业课程与科普教育同向同行。兵器博物馆凝练学校办学使命,推出“铸剑英才”计划,一方面定期邀请兵器专家开展主题讲座、论坛,在讲述兵器知识的同时融入国防教育,进一步凝聚起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和力量,另一方面,成立“铸剑博闻社”和“岁月探寻者”两个学生讲解员社团,协助参观接待讲解、展品维护保养等工作。通过对展品的研究和讲解,既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社团的“唯实献身,砺剑铸魂”项目被共青团江苏省委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随着思政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兵器博物馆被誉为多元化思政课堂,成为南理工打造的军工文化十景之一、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把兵器博物馆作为思政课堂,拓宽了党史学习、思政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国防教育蕴含的强大爱国力量,牢固树立起总体国家安全观。


    长期以来,兵器博物馆担负着科普教育重要任务。200910月,兵器博物馆成为首批22个“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之一;同年12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73月,被中国科协评为“2016年度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进行复核,被再次认定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除完成教学科研保障任务外,定期有组织地向社会公众开放,不仅对学校教职员工,而且对校外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团体预约进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军工文化传统教育,是“玄武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还与南京军区共建全国高校中唯一的“国防生军政素质教育基地”。


    关于未来,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将进一步加强军工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引领和促进学校军工校园文化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作用,凝练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南理工精神文化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军工文化活动。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25 8332343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28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