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事业大家谈】“三个围绕”答好发展之问+ 查看更多
2020年,南通经济总量迈上了万亿级。如何实现“万亿再出发,建好江苏开放门户”目标,成为南通2021年的“发展之问”,也是南通市科协助力发展的“题中之义”。去年,南通市科协牢固树立“大群团”工作理念,持续加强群团工作联动协作,坚持做到“三个围绕”,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用奋斗实干答好南通发展的时代“答卷”。

围绕“四服务一加强”职责定位主动作为,奋力前行
2021年,南通市科协旗帜鲜明讲政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落实“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我为群众办实事”两大实践活动;凝心聚力促创新,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材料专利项目、长三角合成生物前沿科学中心在通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动能;与时俱进强使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支持科技工作者争先领跑,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联合协作抓科普,组织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平台,汇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强大合力;强化作风勇担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科协自身建设提质增效。
围绕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十大”精神狠抓落实,改革创新
狠抓“科协代表之家”建设,南通市科协因地制宜打造“五个平台”,开展首届寻找“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成功命名为省一类“科协代表之家”;狠抓科普示范创建,南通市科协在全省率先成立市老年科技大学,超13万人次参与南通市第三届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862项科普活动,获评全国优秀组织单位;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南通市科协新成立3家市级学会,促使30家市级学会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出台《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4+1”工作以奖代补办法(试行)》,推动“四长”工作列全省第一方阵。
重点狠抓“党建带群建”。南通2020年创新开展“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行动,探索形成了以“四带八共”(带思想、带组织、带队伍、带作风,工作共商、力量共聚、使命共担、活动共办、治理共抓、阵地共享、资金共筹、品牌共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新模式。南通市科协牵头举办“金秋圆梦季”活动,2021年,活动以“‘两在两同’建新功,‘攻坚有我’显担当”为主题,涵盖服务企业、科普教育等九大特色主题,进一步汇聚群团合力,展现群团担当。活动中,省科协、南通市领导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代表颁奖。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准服务,赋能发展
为精心打造党委政府科技智库,南通市科协编发5期科技工作者建议,均得到南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其中,《实现“万亿级城市”跃升之后南通发展路径研究》《南通现代化建设可以向张謇学什么》获南通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落实;创新服务南通“3+3+N”产业体系,以“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高端纺织专家论坛。市科协还组织创新方法普及宣讲会6场,参加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江苏省赛区决赛,两个项目获二等奖;开展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119篇论文获市政府表彰;持续放大院士工作品牌功能,助力顾晓松等3个院士团队在通成立中国脊髓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创新联盟;收集整理49位院士及128位科技专家资料,在全省率先建立“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基地”--南通群英馆(科技翘楚厅)。南通市委市政府向3位南通籍新晋院士发去贺信,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2021年,南通市科协还重点聚焦全社会关注的青年婚恋问题,创新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职能和手段,牵头举办了“金秋圆梦·爱在通城”青年科技工作者专场联谊交友活动,吸引近700名青年才俊参加,其中包括13名博士、91名硕士,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比近九成。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表示要精心组织活动,做好策划宣传,吸引更多科技人才落户南通,爱上南通。南通市委组织部部长当起“红娘”,为青年科技人才牵线搭桥,受到人民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日报》等报道。
潮平风正扬帆进,凝心聚力向未来。今年,南通市科协将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全力实施“四大行动”,以南通市科协“十一大”为契机,持续推动“三型”科协组织建设,为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南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陆军 编辑:谢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