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智能机器人挑战赛
“越野滑雪”竞赛规则
一、参赛范围
二、竞赛主题
越野滑雪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借助滑雪用具,运用登山、滑降、转弯、滑行等基本技术,滑行于山丘雪原的运动项目。越野滑雪比赛路线分上坡、下坡、平地,各占全程的三分之一。
请同学们发动大脑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并制作一个运动机器人,通过上坡、下坡、平地等路段,力求以更快的速度到达终点。
三、竞赛场地
(一)场地说明
“越野滑雪”竞赛场地图
场地地膜尺寸为200cm*80cm,材质为喷绘布。中间路段(灰、白色块段)为滑雪赛道,宽30cm,长200cm。场地左侧为起点区域,尺寸为25cm*30cm;右侧为终点区域,尺寸为25cm*30cm。场地中部为坡道区,坡道总长度为100cm,上下坡道坡度均为18°,上坡道路段两侧设有挡板(挡板上端比坡道面高出10cm)。场地具体尺寸参数如下:
“越野滑雪”竞赛场地尺寸参数图
终点区放置有一个棚架,棚架尺寸为20cm*50cm*20cm,棚架上方、两侧装有亚克力遮挡面。
“越野滑雪”场地立体效果图
(二)场地环境
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但由于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稍有褶皱不平整,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四、竞赛规则
(一)设备要求
参赛前,所有竞赛器材必须通过检查。为保证比赛的公平,裁判会在比赛期间随机检查器材。选手带进赛场的器材必须是散件模块,不能是机器人成品或者组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器材,需要按照本规则要求修改,如果器材仍然不符合要求,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1. 尺寸:每次启动前,机器人整体尺寸不得大于25cm*25cm*20cm。
2. 器件:不得使用除五号电池和赛事指定器材包外的任何器件(电子模块、结构部件、粘连材料等)。
(二)任务说明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机器人搭建,注意机器人不得使用圆轮行进方式(即不允许直接使用轮胎和轮毂)。比赛时将机器人放置在起点区启动,使运动机器人成功穿越平路、上坡、下坡,并且停止在终点区域。
2. 启动:参赛选手将机器人放置在起点区,并调整好位置,其正投影不超过出发线,等待裁判开始口令后,选手方能释放机器人离开起点区。
3. 运行:比赛时间共2分钟,该时间内参赛选手共有两次机会(选手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放弃第二次机会),当机器人正投影完全离开出发线时,视为使用了一次机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不得进行人为接触。如果选手在起点区外进行人为接触时,视为该次机会已经使用,且计作0分。
4. 结束:在规定时间和两次机会内,机器人停止在终点区或者穿越冲出终点区,裁判记录完成时间。超时或在两次机会内未完成比赛任务时,亦视作比赛结束,记录为未完成,已获得分有效。
(三)得分说明
1. 启动
选手示意裁判准备完毕,裁判发令开始后,选手释放机器人,且机器人正投影全部离开起点区域,得20分;否则,得0分。
2.开始上坡
机器人开始上坡(即任意部位穿越上坡起始线),得20分;否则得0分。
3.到达最高点
机器人到达坡道最高处(即任意部位穿过坡道中线),得20分;否则得0分。
4.完成下坡
机器人完成下坡(即任意部位穿越下坡终止线),得20分;否则得0分。
5.到达终点
机器人任意部位接触终点区域,且停止在终点区域(停止运动时间超过2秒),得20分;机器人任意部位穿越终点区域,但未停止在终点区域,得10分;否则得0分。
注意:
(1)机器人如果使用圆轮行进方式,成绩一律计作0分。
(2)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脱离赛道(即其正投影完全离开滑雪赛道区域)或者选手主动终止比赛,视为未完成比赛,记录比赛时间,比赛结束(但比赛结束前已获得分有效)。
总分
完成任务满分为100分,取两次得分中总分最高分为最终得分。
如出现同分,高分轮次比赛时间越短者,排名在前。
(四)犯规
“冰雪冬奥”竞赛规则
一、参赛范围
二、竞赛主题
三、竞赛场地
(一)场地说明
图1-竞赛场地示意图
场地尺寸为223.5cm*113.5cm,材质为喷绘布,黑色引导线宽度为3cm。
(二)场地环境
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但由于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有褶皱不平整,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四、竞赛规则
(一)设备要求
参赛前,所有机器人必须通过检查(允许携带搭建完成的机器人)。为保证比赛的公平,裁判会在比赛期间随机检查机器人。对不符合要求的机器人,需要按照本规则要求修改,如果机器人仍然不符合要求,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1. 尺寸:每次出发前,机器人尺寸不得大于30cm*30cm*25cm(长*宽*高)。
2. 电子器件:不得使用除赛事指定器材包外的电子器件(主控板、传感器、马达等)。
3. 结构:选手可以增加结构和装饰材料,但不得使用扎带、胶水、胶带作为辅助连接材料。
4. 电源:每台机器人必须使用电池供电,其电压不得高于9V。
(二)任务说明
参赛选手需搭建机器人,编程操作完成相应任务,规则说明如下:
(注:任务仅为场景模拟,切勿将其与真实工作相比。地图及场地模型均由比赛现场官方提供。小学组和中学组部分任务完成要求不同)
图2 – 冰壶投掷区域图
图3 – 冰壶模型
机器人须将冰壶移动至得分靶区,比赛结束时,冰壶部分投影进入得分区即可获得相应分数,蓝色圈环5分,红色圈环15分。两枚冰壶均计分,最高合计30分。如冰壶投影同时落入蓝色和红色圈环,计5分,如图4所示。
图4 – 接触多个得分区情况
3赛程奖励
场地上指定位置,放置一场地模型拱门,宽292mm,高280mm,其底座与虚线框重合。机器人穿越拱门(即驱动轮与拱门上梁投影部分重合),得10分。


图7 – 花样滑冰区域
图8 – 越野滑雪区域
图9 – 冰球射门区域
图10 – 冰球模型示意图
图11 – 附加任务点
(三)竞赛赛制
1.赛制
1.1每支参赛队伍共两次出发机会,每次用时不得超过3min(机器人投影完全离开起始区将视为消耗一次机会,选手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放弃第二次机会)。两次机会需连续进行,出发前仅有1min准备时间用于装置还原,机器人组装,不得进行程序调整。
1.2比赛结束后,以每支参赛队两次成绩的最高得分作为该队的总成绩,按总成绩对参赛队排名。
1.3竞赛组委会有可能根据参赛报名和场馆的实际情况变更赛制。
五、评分标准
完成任务满分为100分(决赛阶段为130分),取两次得分中总分最高分为最终得分。
如出现同分,高分轮次时间较短者,排名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