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风采】不负护理使命坚守仁义初心——南京护理学会工作巡礼(下)

发布日期:2021-03-16 09:36
南京护理学会成立于1946年,是南京地区成立较早的学会之一。自成立以来,学会坚持以会员服务为中心,以公众健康、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护理领域改革与创新,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认可度,普及科学的护理知识,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护理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民营医疗机构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服务能力,学会举办了5期免费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治疗培训班,学会安排一流的静疗专家授课,联系上课场地,并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好评。为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学会牵头建立了静疗微信群,基层护理人员遇到静疗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请教三级医院的专家,形成三甲医院、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联动。今后,肿瘤留置深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回到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就可以帮助维护,使静脉治疗质量达到同质化。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减轻了三级医院的工作压力。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打通医改“最后一公里”,具有现实意义。

2020年受玄武区、鼓楼区、江宁区卫健委委托,该学会举办“互联网+护理服务”专项培训,培训人数449人。学会免费承担课程设置、见习安排、颁发证书等工作。

倪新新表示,基层护理人员在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不仅满足居民实际需求,也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勇担责任使命
共筑抗疫堡垒

疫情期间,南京地区26家医疗机构共派出796名护理人员驰援湖北,学会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优势,指导广大护理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科学防疫,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江苏广播电视台传播防疫科普知识;为抗疫防疫制作一级防护技术视频,规范操作;连线援鄂抗疫护士,围绕重症新冠肺炎防控及相关应急事件处理与援鄂抗疫护士开展线上交流,并通过“APnet急危重症护理在线课堂”开展学术活动。
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市第一医院护理部陈玉红主任在疫情期间不顾病痛,动员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参战,分秒必争,在院内快速组建多支抗疫护理队伍,并坚守在院内疫情防控最前线。虽然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但是她仍然时刻关心抗疫一线的工作。

学会副理事长、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雁作为南京鼓楼医院援鄂护理组组长,亲自带领南京鼓楼医院120名护理人员奔赴武汉。为“打胜仗、零感染、平安归”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会时刻关注抗疫动态,在近60天时间里组织学会工作人员收集了600多张照片,经过通宵达旦的几十遍修改,分别制作了《致敬逆行者》《守护家园》《英雄凯旋》三部小视频,并收集各类宣传素材196篇,编辑“坚信爱会赢”系列报道57篇,通过南京市科协网站、江苏省护理学会公众号、南京护理学会网站和公众号推送。同时,学会选取其中105篇原创作品汇编成书籍《守护生命爱在春天》在内部发行,这些宣传报道不仅赞颂了护理人员的无私无畏和担当,更体现了护理人员是以护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应对疫情,提供救护,记录工作的经验、收获和感动。

创新服务理念
全面提升护理水平

自成立以来,南京护理学会积极开拓进取,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和护理模式,为提升南京地区整体护理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当前,南京护理学会已成为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强大的会员凝聚力和卓越的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社团。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家,我们护理学会就是护士的家,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成长园地。”陈湘玉表示,护理这个职业是善心所在、善行所得,护理学会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护理人员温暖的港湾。护理人员要把专业化的技术创新转化为科普,提高老百姓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就是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圆满收官了‘十三五’。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京护理学会将带领3万余名会员,继续坚持以会员服务为中心,以民众健康、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护理领域改革与创新,激发护理队伍的内在活力,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陈湘玉说。(作者:葛思佳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