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疾控
肠道“娇气”很苦恼,腹痛、腹泻、便秘扰!可是去医院就诊各种检查做了个遍,却显示没有异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功能性疾病,病人可占消化专科门诊的30%以上,是除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外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疾病。
其特点是:常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便秘或腹泻),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各种检查又没有发现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

如果符合下列4条,可以初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1.排除器质性疾病;2.在排除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情况下,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3.紧张或焦虑时,常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4.上述情况已经持续超过6个月,且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发生3天。
肠易激综合征虽然没有任何的器质性病变,但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降低了生活质量。
一方面,长期顽固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很多患者因症状反复发作而四处求医,但检查下来却又没有发现异常,而怀疑自己得了未知的疑难杂症等,甚至因此而患上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长期的腹泻等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疾病,尤其是对儿童、孕妇以及老人影响更为严重。
精神因素或是主要诱因
肠易激综合征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各种诱因引起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以及内脏感觉异常敏感等有关。
众所周知,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最易受情绪的波动影响。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因素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引起肠道功能改变及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这些均能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据统计,肠易激综合征好发于学生、白领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这类人群往往精神压力较大,饮食睡眠不规律,并且缺乏适当的运动。一旦患有该病,由此对工作学习造成较大影响,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有些患者从童年开始即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并常有家族史;还有些患者在食用冷饮或辛辣刺激性等食物而诱发该病。
呵护“娇气”的肠道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涉及许多方面,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治愈所有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主要病情个体化治疗。
常规治疗主要有:
1.生活规律,注意身体锻炼;2.如有对某种食物不耐受者应尽量避开该类食物,比如对乳糖不耐受者可以避开牛奶等;3.不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特别提醒:不良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最主要的诱因,保持开朗的心情则是最好的解药。
一些久治不愈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与之相关的肠道内外症状。如常常因为肠道症状的反复出现而忐忑不安、脾气暴躁,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作决定,记忆力减退,对平常喜欢的事物提不起兴趣,经常失眠,甚至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对照以上的描述,如果确实存在,那么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帮助下合理地选择、服用抗抑郁抗焦虑剂对改善多种临床症状,重新回归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