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志愿服务在行动】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志愿服务队:战“疫”有我,筑起坚强防疫阵线+ 查看更多
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志愿服务队拥有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络新媒体资源,承担科普宣传、资源开发、科技活动、志愿服务等工作。2020年初疫情发生初期,发挥传媒资源优势,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围绕疫情防控宣传、病毒科普知识、科普资源发布、社区志愿行动等开展了大量工作,让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对待疫情,科学防疫。
▲志愿者将《江苏科技报》“众志成城科学战疫”特刊以及疫情防控手册送进社区。 刘成贺/摄
快速应急响应消除恐慌“阴霾”
科学传播是消除谣言与治疗恐慌的良方。抗疫斗争中,科技志愿者身影不断涌现,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专长,积极投身疫情应急科普。
2020年1月下旬科普战“疫”吹响号角。服务队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优势,组织科技志愿者利用报刊载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江苏科技报》在疫情发生的重要转折点,第一时间刊登了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的权威论断,并及时刊发了省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要点。
随着疫情的蔓延,原本喜庆祥和的春节阴霾笼罩,魔鬼病毒肆虐,各种真假消息充斥而来,人心惶惶。哪里有伪科学,哪里就有省科技志愿者“战斗”的身影。他们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将温暖的家变身抗疫的“战场”,有效发挥网端、微端阵地传播优势,用群众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科普方式,普及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主动抗击各类谣言,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助力提升全社会的疫情防控能力。
立足网络传播阵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春节期间,一批批优质权威的科普资源在线上持续推送。年轻的科技志愿者们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形式活泼、覆盖面广的优势,让一条条精心制作的战“疫”知识走进了百姓家,稳定人们的恐疫情绪,增强战“疫”信心。
服务队累计上线图文资料72.4万字,短视频119个,电子图书15本共912页,科普挂图类223件,血浆、流行病学等推广图文10篇,1.95万字,短视频13个。同时在人民网江苏频道、公众科技网、江苏省科协、苏科家园、科学传播在线、科普云大屏终端、慧科网和南京地铁移动电视等多个平台继续发布疫情防控内容,各平台累计发布信息6378条,阅读量达1.3688亿人次以上。省卫健委、疾控中心等权威资源信息视频播放量超过6113万次。
▲志愿者将《江苏科技报》“众志成城科学战疫”特刊以及疫情防控手册送进社区。 刘成贺/摄
统筹传播渠道从线上走向线下
随着疫情的发展,科技志愿者们逐渐从线上走向了线下,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权威性强的特点,统筹利用传播渠道,科学分类、精准传播。
服务队联合省疾控中心、省心理学会,邀请东部战区疾控中心李越希、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戴启刚、省心理学会理事长邓铸等权威专家走进《今日科学》直播室,打造新冠肺炎防疫电视节目。同时,拓展视频传播渠道,发挥“大屏+小屏”优势,让优秀的视频节目在全省各社区的科普云大屏终端和南京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等多平台滚动播出。
此外,服务队开展以“青少年科技创新”主题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线上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0个。线下制作8期“众志成城科学战疫”特刊挂图。精心制作防疫知识挂图《科学防护,疫问医答》和折页《科学防护,战疫必胜》向全省170所中小学校免费赠送。向90多个县区科协赠送中国科协、卫健委、疾控中心和相关省级学会开发的挂图、宣传页、视频等资源包。编辑出版科普图书《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志愿者们走进全省80所小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联合多家企业,与来自省预防医学会、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学会的科技志愿者们开展了大型新冠肺炎病毒接触传播长效防控处理公益活动,为全省中小学、高校及办公场所超过1万台公共电梯按钮、扶手等提供公益消毒服务等室内长效防控处理措施。
创新传播形式 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
传播防疫知识,如何才能让公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江苏科技志愿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场场“头脑风暴”后,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上线。
针对青少年,服务队利用线上网络平台,策划针对青少年、公众和专业人群开展“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网络知识竞答”“江苏科技小记者‘武汉加油’疫情防控作品征集”“‘众志成城科学战疫’影像作品征集等一系列活动。
针对成年人,服务队联合省预防医学会、省心理学会、省营养学会、省人民医院和江苏健康广播等单位,围绕疫情感染方式、防护措施、心理健康、应急处理及病毒原理等多角度命题,一场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络知识竞答活动在全省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为整理制作科学防疫视频资源,服务队加强科普类原创视频创作,从病毒知识、心理疏导、防控知识、春季健康等方面制作整理1000多个视频资源包,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个性化的科普公共服务产品。
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服务队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传播科学理念、提供防疫服务,主动出击、扎实作为,用科学精神和科技武器助力江苏织紧织密防控网络,为决胜攻坚提供科学传播志愿服务。(作者:夏文燕 何佳芮 薛红民 编辑:谢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