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志愿服务在行动】南通大学:关爱未成年人 科技点亮明天

发布日期:2021-06-03 09:36
炎热的夏季,教小朋友自制可乐;春暖花开的时候,带孩子们放竹蜻蜓;寒冷的冬季,教中学生做一次“火山喷发”趣味化学实验……近年来,来自南通大学杏林之星学生党员科技志愿服务队(科技梦社团)的志愿者们,为中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科普活动。

“科技关爱未成年人项目”从2011年5月至今,志愿者们已经走进南通9个区县市的260个社区、中小学,开展了600余场科普活动。”每场活动的场景,都印刻在项目负责人陆冠臣的心里。南通大学杏林之星学生党员科技志愿服务队(科技梦社团)的志愿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搭建公益性课外教育阵地。

陆冠臣告诉记者,科技关爱未成年人项目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设有机器人科技、奥运科技、航模科技、低碳节日、前沿科技、环保科技、科技游戏等七大类科普专题,旨在引导未成年人体验科学,增强创新能力。

“在科普活动中,志愿者们现场演示竞赛类机器人的功能,比如机器人灭火、机器人吸尘等等,也会通过‘听话的火柴’‘水果可乐发电’等科学小实验,让未成年人领略科技的魅力。”陆冠臣介绍,环保科技专题主要是使用废旧材料命题制作,培养未成年人的环保意识,而低碳节日专题主要是利用重要节日向未成年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大到体型复杂的蓝鲸和大象,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帮助下进行的。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酶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志愿者在社区科普课程中表示。据悉,诺维信《漫游酶世界》科普课程是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核心项目,是中国第一门“酶”科普课程。该活动被列为南通市、海安市、海门市2019年“七彩的夏日”重点活动。

在科普志愿者们生动活泼的讲解中,孩子们对五彩斑斓的世界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有趣的实验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每年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均活跃着团队的身影。2020年,团队在南通市海门区常乐小学开展索尼梦想教室活动,内容涉及“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讲堂、梦想科技、科普电影等。2019年团队在海安市设立党员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并被海安市委宣传部聘为“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学生科普宣讲员”。

据悉,团队现为知行计划全国重点团队、江苏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南通市重点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团队先后有48名大学生志愿者被社区、中小学校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21人次被授予省、市级优秀志愿者、市级科普宣传周先进个人等称号。(作者:陶韬 薛红民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