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志愿在行动】“第一目击者”急救公益志愿培训:让更多人成为生命“守护者”

发布日期:2021-05-17 11:17

在我国,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每年有54万人死于猝死,有很多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心搏骤停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心搏骤停6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10%;超过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在“黄金救治时间”里,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医院、不是专业的急救人员,而是第一目击者。

由于绝大部分第一目击者缺乏现场急救知识,导致患者错过了院前黄金救援时间,最终引发悲剧。抢救猝死病例就是一场接力赛,若第一目击者没跑好“第一棒”,后面的努力都是徒劳。

为了让更多的人具备专业的急救技能,成为合格的“第一目击者”,2017年7月起,泰州市健康管理学会、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海陵区红十字会携手合作,发起“第一目击者救在身边”院前急救培训活动。

“笫一目击者”急救公益志愿培训项目活动旨在通过培训社会公众,延伸医务人员的触角,牢牢把握黄金救治时间,无缝衔接急救绿色生命通道,以挽救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每次培训人数控制在30人~40人。每次培训时,主要讲解现场救护的理念、AED、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常见急症以及创伤的现场处置等现场救护知识。以做心肺复苏为例,首先要判断周围的环境,保证患者和自身的安全。比如在马路中间,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路边。发现紧急情况后,要及时呼救,取得周围人群帮助,并拨打120电话等待救援。下一步,要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做心肺复苏,若患者没有脉搏、呼吸和身体反应,则需要做心肺复苏;如果只是普通的晕厥、神志不清,做心肺复苏反而对患者身体有害。活动采取多媒体讲解,主讲老师授课后,2名~3名老师手把手示范操作,并以分组体验、考核的方式,使大家从观念认识到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场救护的自救互救常识,考核完成后才可取得培训证书。

只有整个社会都有急救的意识和技能,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悲剧才会越来越少。“第一目击者”急救公益志愿培训活动走进了泰州多家社区、中高等学校、幼儿园、公安局巡特警、看守所、火车站、化工企业等。活动自开办以来,已有超过7000名的社会爱心志愿者参与培训,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2019年7月,在第四届江苏省志愿者服务展示交流会上,“第一目击者”急救公益志愿培训项目获得铜奖,并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作者:杨羽 薛红民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