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志愿服务在行动】南京农业大学杨蔚桐:倾心科普服务 奉献青春力量

发布日期:2021-04-28 00:21

杨蔚桐是南京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自2018年进入大学以来,她就一直积极的参加各类生物知识、环保技术相关的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游客、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等各年龄群体近1500人,并在2020年10月获得了江苏省农学会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

个人生活照3

投身志愿 初心所在

“作为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一直是我的初心所在,科技志愿服务给了我宝贵的机会,让我能专业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知行合一,活学活用,传播科技文化,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大众。”杨蔚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当看到学校或者其它渠道发布相关志愿服务信息,她都会毫不犹豫的报名。

据了解,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杨蔚桐参加了江苏省农学会系列科普讲解活动,如“豆豆王国”豆类科普讲解活动、温室大棚科普讲解活动、“一米当鲜”水稻科普活动、“古老的翅膀”蝴蝶科普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她为市民游客科普大豆种类、豆类的多种用途以及江苏省农科院培育出的新型豆类品种;讲解温室大棚的原理与设施、温室栽培的好处以及一些常见的温室种植作物;为小朋友们科普水稻生长知识、并前往江苏省农科院实地参观水稻实验田、体验稻草手工制作等,不断传播先进科学知识和理念,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出一份力量。

不断实践 不断成长

在志愿活动中她也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当听众提出一些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她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无力愧疚感,“不过这也激励我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争取在下次可以回答他们。”杨蔚桐表示,自己每次进行科普活动前都会进行大量的相关资料查询了解,尽量做到满足听众的需求,“每当科普讲解完看到他们感谢的目光,我就会觉得自己的行动有了实际意义。”

去年暑假,她参加了省环境科学协会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组织的“千乡万村环保行”活动,这也是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志愿经历之一。“我们调查家乡的生物多样性情况,并把相关的科普知识传播到小学,当看到小朋友们好奇的目光,他们认真听讲并且积极提问的举动打动了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正履行了科普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环保的种子。”杨蔚桐说。

满怀童趣 充满热情

因为经常在科普活动中接触到年纪小的听众,杨蔚桐在对他们进行讲解时也有着自己的小窍门。“面对小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因为他们注意力易分散,需要用最有趣的东西来吸引注意力,最好是有一些互动或者游戏体验,然后再循序渐进的讲解科学知识。”杨蔚桐提到,在2019年10月的一次“古老的翅膀”蝴蝶科普活动中,她带领小朋友实地参观蝴蝶馆,并为他们发放蝴蝶标本,图文并茂的讲解有关蝴蝶的生长过程、生长特点以及蝴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小朋友们眼里看着、手里拿着、耳朵听着,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这样他们也更容易接受科学知识。”

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间,杨蔚桐也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为社区居民科普科学防疫知识、测量体温、分发防疫物资,“能够有机会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身边的人,虽然当时是冬天但心里头暖烘烘的。”

对于科技志愿服务,她的内心一直有着不灭的热情,“我将一直热爱志愿服务,坚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并立志以自己所学与丰富的志愿经验继续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杨蔚桐说。(作者:姚嘉晨  薛红民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