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才】陈勇:闯出微生物世界一片天

发布日期:2021-04-13 15:02
人物简介
陈勇,1982年6月生,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第十七届江苏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陈勇从事基于微生物集群效应的固定化催化体系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解决了生物催化剂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2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自2000年踏入南京化工大学的校门(南京工业大学前身),‘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学风与深厚的学科底蕴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指引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我在恩师应汉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业。”陈勇表示,十年的学习经历让他对脚下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怀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毕业后的他选择留在母校,秉承着“忠诚精实”的治学精神,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继续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活。陈勇积极投身生化企业的生产实践,到发酵的一线调研了解生产环节中的痛点、难点,从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如何提高发酵的生产效率、实现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不断开拓创新思路,开发出了基于细胞集群效应的固定化催化关键技术的雏形。针对在放大中遇到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历时6年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真正把科学转化成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陈勇说。

科研过程中,陈勇以几种典型工业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初步阐明生物膜形成的代谢机制,建立了一种工业规模微生物新型发酵方式,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陈勇开展了核酸酶P1、燃料乙醇、柠檬酸等产品的产业化工作,首次实现了工业规模的连续固定化体系发酵。乙醇、柠檬酸成果通过项目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在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江苏科技报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