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5-29
《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图书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 查看更多
《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图书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3-03 16:13
3月1日,是中国首部流域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施行日。当日下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长江大保护”创作论坛暨《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图书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相关领域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部分媒体代表,以及图书主创团队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活动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共同承办。

▲会议现场
优秀长江题材作品仍是稀缺资源
会议以长江保护与发展、《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图书创作为依托展开研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这一总基调、大方向,中华民族母亲河自此开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在“长江大保护”战略背景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组织创作《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全流域、多维度的视角对大长江进行整体性、全景式描摹,表现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物种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的影响和反哺。
目前市面上关于长江主题的出版物,有的展现旗舰物种,有的注重地理山河壮美,有的侧重历史人文描述,有的关注经济和生态,也有一些聚焦具体某一流域进行区域阐释,很少有能够从全流域、多维度的视角对长江进行全景式描摹的样板。《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的创作,有望弥补这一缺憾。
该书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科协副主席、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担任,创作团队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及相关领域内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联合组成。
长江生境、生物、生活的全方位展示
会上,张建云院士指出,目前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和生态退化问题非常严重,必须要重点加以保护。长江大保护,怎么保护,保护什么,从图书中应该要能找出答案,因此它的战略意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都非常大。希望这本书能讲好长江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告诉大家,长江是美丽的长江、富庶的长江,也是发展的长江。
凤凰传媒党委书记、总经理佘江涛认为,这本书应该是关于长江的一本小百科全书,是关于长江的一个结构图,要能体现长江作为中国的一个骄傲,希望它能成为中国原创出版的一个现象级产品,让长江流域的人们为这条母亲河感到自豪。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傅梅社长代表出版方介绍了该书出版背景及意义,在她看来,长江大保护的直接对象就是长江独特的生态系统,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本书可谓应运而生,这将是一本全景式呈现长江流域生态多样性的书、一本贴合长江大保护理念的书、一本见证山河之美的书。作为凤凰传媒旗下的国家一级出版社,苏科社多年来一直重视科普书的出版和推广,以探索生命奥秘、保护自然生态为主题,突出“人·自然·生命”的和谐之美,致力于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领域用科普带来人文思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是苏科社的社会责任感所在,也是《一个长江》这本书的目的——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带来严肃的思考和人文情怀,不仅唤起人们对世界的善意和爱意,还要让更多的人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共同守护当下和未来。
作为主创团队代表,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江河高级传播顾问马晓娴介绍了图书编写体例、内容及风格特点。该书整体按照流域的自然地理结构,分为雪山之巅通天河源、峡谷激流金沙水拍、三峡跌宕川江滩险、平原舒展湖广鄱阳、江东富庶扬子奔腾五大章节,从远在天上的大河源头,一直来到繁华都市的入海口,将每个区域的生境、生物、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并在其中穿插人们守护这片美好山川的鲜活案例。在书中,读者不仅可以纵览长江各区域的独特地貌、壮美风景,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旗舰物种与生态环境,欣赏该流域的人文风光。
如何讲好长江故事,将长江这个复杂的生态与人文系统介绍得深入浅出,与会嘉宾对图书创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专家学者为“一个长江”支招
研讨会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新华,绿色江河环保组织创始人杨欣等专家还就长江大保护、长江生态要素协同治理以及长江大保护典型案例等主题作了论坛演讲。
杨光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大河,长江的生物资源丰富,有400余种鱼类,其中150种以上的鱼类为长江特有,还同时生活着两种水生哺乳动物,分别是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然而,不幸的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在逐年加速减少,上游鱼类种数的27.6%处于受胁状态,“长江三鲜”中鲥鱼已绝迹,刀鱼濒临灭绝,河豚难见踪迹,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历史机遇,它的成败某种程度上系于长江江豚保护,因为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关键指示物种,我们应当珍惜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做好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如何加强长江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朱新华教授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系统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治理思维和思想,可以从对象、主体、环节、方法等四个方面来理解。从对象看,系统治理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从主体看,系统治理是要统筹发挥各方合力;从环节看,系统治理是要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从方法看,系统治理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手段。我们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树立系统治水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长江经济带铺开美丽画卷。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首席科学家Lloyd Townley博士则分享了他从澳大利亚雪山到中国长江三角洲的旅程经历,用他多年追随水的踪迹的故事,让听众明白为什么我们热爱河流和湖泊,为什么我们热爱自然,以及为什么需要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流域。他从事了近40年的城市化、农业、矿业对水资源和水质影响的研究,如今他正在快速了解并发现中国的流域治理工作中有待解决的一系列挑战。他认为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我们需要工程师和各个专业的科学家,但我们也需要城市规划、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需要社会学家,需要绿色金融专家,需要综合的规划、管理和社会各类人群之间的协作。
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常年驻守在长江源头,他通过视频讲述了 20 多年来专注长江源头保护的艰辛历程。他们关注青藏高原上的垃圾问题,接下来将继续做好 " 点绿长江 " 项目,希望更多的人关注。

▲绿色江河环保组织创始人杨欣进行现场连线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总编辑郁宝平和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洁分别主持了图书创作论坛和专家学术研讨会。(作者:张洁 白玉磊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