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巨,1986年8月生,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教授,第十七届江苏青年科技奖。从事肿瘤微环境分子影像研究,创建了肿瘤酸环境和新生血管成像新技术,提出了辅助和协同光治疗新策略,发现了光热治疗耐受新机制。以第一和通讯(含共同)发表SCI研究型论文22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如果说医学是带着荆棘的王冠,那么影像学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影像学带来医学的变革,促成了现代医学的诞生。当年在南京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位的王守巨,没有选择热门的外科和内科专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医学影像做为梦想的方向。“影像是医生的眼睛。选择医学影像后,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愈发浓厚。在博士导师、著名放射学家卢光明教授的支持下,我远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跟随国际生物医学影像专家陈小元教授学习医学影像最前沿的分子影像。”王守巨介绍,分子影像是一门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学科。在这一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化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学的相关知识。一年以后,王守巨从最初的实验室“小白”,迅速成长为“技术专家”,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影像指导的光复合治疗”新策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分子影像领域的顶级期刊《AdvancedMaterials》上。这一技术目前被广泛引用超过800次,成为光复合治疗领域的研究范式。回国后,王守巨继续追寻当年的梦想,不断开发分子影像的新技术,包括肿瘤代谢、物理和免疫微环境分子影像和精准诊疗技术。他始终牢记导师的教诲,“医学影像是一门非常有前景的学科,需要有梦的年轻人来推动”,并努力在自己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将这一理念传承下去,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让医生的“眼睛”越来越亮。(来源:江苏科技报采编部 编辑:谢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