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彬,1981年7月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七届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规律、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为猪肠道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和产品支撑,在PNAS、EID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获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成果转化。
▲李彬动物传染病对我国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会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危及农民收入,影响肉类食品价格,而且多种人兽共患病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做好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不仅能保护动物健康,促进养殖业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更能保护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李彬大学时的专业就是动物医学,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2006年,在李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全国暴发了“猪高热病”,在导师陈焕春院士的带领下,团队在全国各地猪场采集临床样品,一方面积极为养殖场提供治疗方案,一方面扎进实验室进行病原鉴定等研究。经过长达数月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从上千份的临床病料中分离到了病原,随后着手开展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为该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2009年到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后,李彬始终不忘科研初心,牢记为农使命,坚持以生产一线的重大需求作为研究方向。“2010年初,突发的仔猪腹泻疫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迅速组建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在国际上最先报道了病毒序列,明确了猪冠状病毒变异株是该病的病原,并发现了病毒的来源。经过团队近十年的共同努力,共开发了数十种腹泻病的诊断检测试剂,成功研发出新型疫苗,实现成果转化,为该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彬说。“2015年在省农科院的资助下,我有幸到斯坦福大学访学,从事人兽共患病方面的研究。”李彬回忆,他十分珍惜此次留学机会,每天泡在实验室,学习新技术,开展病原的致病机制研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通过大量的摸索,发现了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宿主因子,并解析出其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杂志《PNAS》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赋予青年科技人员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李彬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选好研究方向,开展科技创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中贡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江苏科技报采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