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扎实推进一体化发展③】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打造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0-09-10 10:36
“上海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浙江发挥数字长江优势,江苏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安徽打造承接产业优选地,四地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三省一市”制造业发展的定位。发挥区域优势,打造智能制造创新高地,长三角正在发力。

智能牵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来看,我国的规模发展指数居首位,但质量效益指数、结构优化指数、持续发展指数等却并不高,“这就要求我国制造业发展不能满足于规模发展,要追求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研发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金委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丁汉也表示,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但仍然“大而不强”,所以要特别注重用智能制造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智能制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尤为迫切。

各展所长  产业集群培育成果

2019年底,《2019长三角智能制造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在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各自优势时指出:上海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发展较快;江苏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领域走得较前;浙江依托互联网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领域有较强优势;安徽在家电、有色金属等领域上领先。

只有“三省一市”携起手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才能实现长三角引领全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的布局。

丁汉认为,我国的智能制造在工作母机和工业软件方面还面临巨大挑战,实现自主可控是关键,同时在国产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高端缺乏、核心零部件滞后和低端过剩等问题。

丁汉表示,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可着重在这些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比如,江苏可发挥自身优势,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领域寻找突破口,不断提升智造水平,集群培育成果,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应用先行区、成果示范区和创新引领区。”

深耕科研  打造单项冠军企业

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的参与。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涛说,长三角区域可发挥资本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技术链、人才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前,企业注重寻找便宜的劳动力市场,现在正转变观念,转而依靠产业集群的积聚效应。”

作为智能制造企业队伍的一员,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鹏最近正在江苏寻找新的合作契机。他告诉记者:“一方面,作为智能制造企业,我们要发挥工匠精神,沉下心来在科研领域深耕,掌握并突破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利用南京、上海等区域核心城市的产业协同作用,积极加入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成为让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一员,绘制自己的高质量路线图和进度表。”

北京立德共创机器人服务平台总经理潘月最近来南京参加2020年南京软博会,由企业牵头联合南京江北新区举办了一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研讨会,他正考虑企业在南京江北新区落户。“我们看到,长三角地区聚集了大量制造类企业,对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庞大的原生需求。”他对区域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他希望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进程中,针对我国“卡脖子”技术,培育出更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多个产业集聚中心,打造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高地。(作者:夏文燕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