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和疫苗研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发布日期:2020-02-20 11:01
2月9日,在湖北省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表示,目前疫情仍然处于高发期,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临床效果也有待评估证明。此前,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因为瑞德西韦是一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药物。


与病魔赛跑

更早之前,除了中国,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比利时、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以及世界上一些制药巨头,如强生公司也纷纷宣布启动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现在,中国科研团队又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最快在4月可进入临床人体试验。2月1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乐观地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可能在18个月内完成。就在同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Vi”为“病毒”,“D”为“疾病”。


在此情况下,人们感到了希望,更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的可能被新冠病毒吞噬的生命,并帮助人们早日战胜新冠病毒肺炎这一病魔。

新药研发的风险与困难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了解药物和疫苗研发的过程、科学机理、时间和伦理规范,就会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且,可能在新冠病毒肺炎销声匿迹后,药物和疫苗研发还在蹒跚前行,甚至没有阶段性的结果。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基于2017年美元在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数字)。不过,现在,英国《自然》杂志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

整个1~3期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在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如1年或2年后,还要由药物研发者对新药上市后的使用情况进行再评估,这就是4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第4期试验不要求设置对照组,但是要求试验病例在2000人以上。

只有按这样的严格标准研发出来并使用的药物,才能既有效又安全,但是,也是相对的,因为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如果一款药物不良反应太大,还要从市场和临床上撤回(召回)。因此,从成本、时间和严格的科学机制和程序上看,研发一种新药和疫苗都是路漫漫其修远,不能心急,更不能盲目乐观。而且,有的药物和疫苗,研究几十年都不会有结果,如艾滋病疫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药物。

瑞德西韦的“希望”


但是,人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对研发一种新药和疫苗,尤其是今天的新冠病毒药物抱以信心,并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成果。除了研究人员的锲而不舍和研发经费的投入有保障外,还在于每种药物和疫苗研发都有各自的独特性。例如,现在的瑞德西韦就是如此,被通俗地译为“人民的希望”。

图片来源:https://www.healthline.com/

瑞德西韦其实已经是一种在研药,已经在刚果(金)推进到临床2~3期试验,当然不是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的,而是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后者的死亡率更高,为50%~90%。但是,除了机遇因缘,还有内含的科学机理,即一种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不止一种,可以一药多用。瑞德西韦也是抗病毒药,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发的。尽管新冠病毒与埃博拉病毒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同属于病毒,因此在药物机理上有一些共同的针对性,例如抑制病毒复制。

同时,瑞德西韦在美国用于治疗一名新冠状病毒感染者获得较好疗效,患者在入院后病情恶化,在入院第7天,基于同情用药原则,对患者静脉注射瑞德西韦。入院第8天,患者症状出现立竿见影的改善,此后慢慢痊愈。

正是在这一系列基础上,生产瑞德西韦的公司吉利德不计专利,无偿提供给中国进行试验用药,也算是双赢,因为在中国试验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为临床3期试验,吉利德也可以获得这一药物的3期临床结果,用以申请批准药物上市和改进药物。

具体研究分为两项,一是瑞德西韦治疗轻中度2019-nCoV感染的随机临床试验,另一是瑞德西韦治疗2019-nCoV重症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病人样本量分别是308例和452例,合计760例,方法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展开,在第1天给予200毫克口服负荷剂量,然后每天一次100毫克静脉注射维持剂量,持续9天。预计这两项试验在2020年4月27日结束。

之前,瑞德西韦已经进行了10年的研究,意味着从时间、资金和研究程序上,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瑞德西韦也并不算新药了。但是,新冠病毒的疫苗和其他药物研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而是要从零开始,因此短期内不可能有明确有结果,甚至连阶段性的结果都不可能出现。

当然,新药和疫苗的研发还要遵循伦理原则,体现为要让病人知情同意,符合同情使用原则,并且要经临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些也算是通用的伦理。但是,现在又有一个新的伦理难题,如果对一组病人只用安慰剂,这组病人可能会死亡,如瑞德西韦对埃博拉病人的试验。因此,新的伦理是,同样对两组埃博拉病人用药,一种是瑞德西韦,一种是另一种抗病毒药,以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



要加大疫苗研发的力度


最后,新药和疫苗研发涉及管理、社会因素和经费投入。一旦某种疫情结束,可能就不会有更多的经费投入,这也会制约相关新药和疫苗的研发。

图片来源:https://awarenessact.com/

事实上,针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全球都曾在疫情暴发初期集中火力投入疫苗研发,但人类研发疫苗的速度追不上病毒认输的速度。正如一位科普博主的比喻,当人类磨好了刀举到空中准备砍敌人的时候,敌人已经跑了,这把刀就只能悬在空中。



作者:张田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