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 为地球立下“金钉子”

发布日期:2019-11-29 09:51

从农村娃到高考落榜生,从中专直接考上研究生,毅然放弃国外科研条件回国,他的故事有些“传奇”……

7月4日,在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世界知名的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奖(ICS Medal),该奖旨在奖励在国际地层学领域做出卓越成就、对全球地层学研究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奖后,他回应:“这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种鼓励。”

高考0分落榜刻苦学习出国留学

沈树忠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沈树忠出生在湖州塘甸的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没有文化,母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他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调皮的他,7岁就被母亲送进学堂,就这样开始了小学生活。
1975年,湖州中学首次招收两个农村班。“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沈树忠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村里的推荐,到湖州中学农村班上学。每周五回家,每周日下午挑着米,带上菜到学校学习。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沈树忠第一次去参加,偏科的他化学考了5分,物理考了0分,他落榜了。
第二年,沈树忠重整旗鼓,扬长避短,选择报考中专,最终被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之一)地质专业录取。
1981年7月份,沈树忠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毕业了,因为家乡离浙江长广煤炭公司很近,就被分配到那里,成了一名地质技术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20多岁的沈树忠在报上看到了一条200字的新闻,说中专生张泽伟考上了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诒纯的研究生,这为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让他萌发了考研究生的念头。
1983年,当了两年地质技术员的沈树忠,第一次去参加研究生考试,结果考上了赴澳大利亚的出国留学生,其中英文考了81的高分,在当时整个煤炭系统82位考生中排第二,1989年博士毕业,留在中国矿业大学教书。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当科研主人

1994年春天,一个电话打破了沈树忠原本平凡的生活,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金玉轩教授邀请他陪同一批老外去西藏考察。“西藏,我去!”
一个礼拜后,沈树忠只身飞往西藏,从拉萨赶去与老外汇合,颠簸的公路上开了两天两夜。正是这次世界屋脊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为他今后在国际上做古生物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1996年,沈树忠又被教育部选派去日本做博士后,遇到了一位非常严谨的学究型先生,让他更加潜心地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两位澳大利亚教授得知他曾在西藏收集了一大堆化石标本,邀请他参与研究“中国的冈瓦纳”项目。
“沈树忠,你愿不愿意回来?”正当沈树忠科研做得如火如荼时,著名的金玉轩院士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专门来找他,向他发出了祖国的盛情邀请。
2000年,沈树忠作为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被引进回国,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国外,干得再好也是‘打工仔’,只有回到了祖国,才能当科研的主人”。这些年来,从事地质行业的沈树忠,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沙漠戈壁、山川平原,也到过人迹罕至的地方……地质工作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他亲身实践证明了这一点,越没人去的地方,他们越会去。
 这次获奖,他成为全球第五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他是腕足动物和牙形动物研究专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二叠系两个“金钉子”(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他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分会主席近八年,为二叠纪生物地层学发展、地层序列建立和全球对比、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