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传播第三期研讨班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06-27 11:18
6月17日至21日,由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办的“2019年度科学传播理论研讨班”系列活动第三期在陕西省西安市开班。本次专题研讨班以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有力有效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营造浓厚科普氛围、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提升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全省各市县科协、教育局、科技局及中小学校等单位40 多名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9江苏省科学传播理论研讨班(刘巍 摄)

本次研讨班采取理论培训、现场教学和热点问题研讨、提交问卷等形式,将具体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由点及面地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科学传播的新形式与新方法。同时开设了《如何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科学传播》、《边走边讲·秦岭地质科考研究》等课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还有移动式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在获取信息这件事情上变得更均质化、更扁平。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老师任天浩在主题为《如何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科学传播》的讲座中指出,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尤其是科学发展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挑战: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科学信息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普及;科学传播的内容也要为了迎合受众变得越来越容易接受。任天浩以微信科学传播类公众号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科学传播的新思路和面临的挑战。“因为被科普不是老百姓的刚需,科普的效果只能以受众接收到的信息量评估, 所以只有通过讲故事、接地气、抓热点的方式才能实现有效科普。


研讨班 (刘巍 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林晋炎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位于世界知名的秦岭中央造山带核心部位——西北大学秦岭自然教育营地,利用秦岭独特的自然科学资源,实地讲解秦岭山脉崛起、八百里秦川地貌和丰富的温泉资源、关石变质岩板块抬升、南北水系分界等内容。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让学员们对地质科普有了全新的认识。学员们表示,从秦岭野外综合教学实习基地对科普资源利用、科普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为大家在今后开展青少年科普实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本次研讨班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环节。宇航员如何在失重环境里悠然自得?如何出舱完成任务?如何驾驶返回舱返回地球?只要进入“九号宇宙”一楼体验区的仿真飞船返回舱内,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考察学习期间,学员们来到了“九号宇宙”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国内首家沉浸式互动教育体验馆,三层场馆集沉浸游览、互动体验、航天科普教育为一体,通过卫星设计、制造、测试、测控的系统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与方法,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兴趣以及塑造正确的时间、空间概念,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注重体验、实际操作等来充分激活青少年对宇宙太空的无限好奇的设计理念,为我们在今后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普场馆建设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学员们在考察结束后告诉记者。此外,学员们还参观了西安交大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


研讨班 (刘巍 摄)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几日学习收获很大,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代背景下科学传播的方向和内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学习借鉴了兄弟科协的先进工作经验和优良做法,对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大家表示将学以致用,不断创新,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主动性,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