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06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传播理论研讨班赴武汉考察学习+ 查看更多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传播理论研讨班赴武汉考察学习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04-30 10:36
4月22日至26日,由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办、武汉科技报协办的“2019年度科学传播理论研讨班”在湖北省武汉市开班。本次专题研讨班以新媒体时代科普传播实践、青少年科技教育及科普场馆的有效利用为主题,采用“理论培训+现场教学”的模式,将具体案例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由点及面地分析了当前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新技术、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普人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全省各市县科技局、教育局、科协及中小学校等单位30多名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
随着科普日益与“互联网+”相融合,科普各项工作应更符合速度快、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新时代读者的要求。同时,科普信息的传播也面临着形式新、内容新等挑战,这都要求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时刻做好更新知识储备的能力。为此,本次研讨班设置了《互联网+时代的科普传播》《面向智能时代的青少年创新教育》等精彩课程。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兵在主题为《面向智能时代的青少年创新教育》的讲座中指出,颠覆性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认知扩大、能力增强,重新打破并定义传统边界,实现界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协作。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李兵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需求,其中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教育是教育的创新,创新课程不是教出来的,要在教学中创造情景去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安排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兵在主题为《面向智能时代的青少年创新教育》的讲座中指出,颠覆性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认知扩大、能力增强,重新打破并定义传统边界,实现界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协作。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李兵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需求,其中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教育是教育的创新,创新课程不是教出来的,要在教学中创造情景去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安排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知名科普作家、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纪光伟在题为《互联网+时代的科普传播》的讲座上,以自己多年来在医疗科普上的经历,用丰富的事例,向与会学员们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科普传播变化。纪光伟表示,科普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数字化技术,利用“互联网+科普”,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创新型国家战略早日实现。纪光伟在会上提出,百姓需要的科普知识是,看得懂的科普、有趣味的科普,靠谱的科普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并将其总结为打造“七新级的科普”——即资料新、思想新、由头新、标题新、语言新、手法新和画面新,通过这“七新”来抓住读者的“心”,只有以“新”换“心”,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本次研讨班还安排了现场教学环节。武汉市科技馆新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利用既有建筑(原武汉港客运大楼)改造而成科技场馆。在武汉市科技馆,工作人员就场馆建设、主题类型、科技应用及活动设置等为研讨班成员作了详细介绍。据了解,近年来该馆加强与学校联系合作,积极探索馆校科学教育结合的途径。建设“赛因斯科学探究中心”,深入挖掘青少年校本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结合点,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究课程,丰富和完善“馆校结合”的内容;邀请经验丰富、有口碑的科学教育专家,举办的主题科普报告会,延伸科学探究活动内容,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随后的参观体验中,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互动展项及科学实验的魅力,认识到如何更好引导青少年了解互动展项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创新思路。
此外,学员们实地考察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等科普场馆,并在武汉大学考察了解青少年研学活动情况。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不仅提升了对科普工作的认识,提高了科普工作的能力,也接受了一场红色精神的洗礼。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几日学习收获很大,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媒体时代科普传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学习借鉴了兄弟省市科协的先进工作经验和优良做法,对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大家表示一定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文/图:吴宇 编辑:谢长美)
本次研讨班还安排了现场教学环节。武汉市科技馆新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利用既有建筑(原武汉港客运大楼)改造而成科技场馆。在武汉市科技馆,工作人员就场馆建设、主题类型、科技应用及活动设置等为研讨班成员作了详细介绍。据了解,近年来该馆加强与学校联系合作,积极探索馆校科学教育结合的途径。建设“赛因斯科学探究中心”,深入挖掘青少年校本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结合点,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究课程,丰富和完善“馆校结合”的内容;邀请经验丰富、有口碑的科学教育专家,举办的主题科普报告会,延伸科学探究活动内容,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随后的参观体验中,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互动展项及科学实验的魅力,认识到如何更好引导青少年了解互动展项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创新思路。
此外,学员们实地考察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等科普场馆,并在武汉大学考察了解青少年研学活动情况。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不仅提升了对科普工作的认识,提高了科普工作的能力,也接受了一场红色精神的洗礼。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几日学习收获很大,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媒体时代科普传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学习借鉴了兄弟省市科协的先进工作经验和优良做法,对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大家表示一定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文/图:吴宇 编辑:谢长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