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战火”继续

发布日期:2018-05-18 09:30
      5月12日,沭阳县第三十届科普周启动,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省科协、省科技厅等四家单位主办,省科学传播中心、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省科普场馆协会、省科普作家协会、沭阳县科协等七家单位承办的第12届江苏省“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第三赛区)在沭阳续燃“战火”。省科学传播中心常务副主任张驰,省中小学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卢新祁,宿迁市科协副主席谢登,沭阳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单迎庆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启动仪式
       据了解,“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以学校为单位,每队由3个孩子组成,通过团结协作、分工配合,完成主办方提出的命题要求。此次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及连云港地区的75支代表队225名小选手。
       据悉,赛题绝大部分是动手题,依托小学《科学》课开发,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课堂知识的课外延伸。比如,往年赛题“爆破摩天大楼”和“超级搭建”,就涉及到了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力在哪里”、“摩擦力的秘密”,以及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等知识。

竞赛现场
      赛题所需要的器材也很简单。据了解,除了紧扣《科学》教材之外,在赛题的设置上还注重普及性,赛题所需要的器材都是身边容易找到的。比如,“胡萝卜搭建”,就是用一根胡萝卜和50根牙签搭建出一个建筑模型来,此外,连吸管、白纸、扑克牌,灯泡等材料都是主角。由于材料简单、易于操作,“校园之间”常常被“复制”。一些带队老师在看到比赛后,深受启发,打算将比赛“带”回学校去。据悉,已经有超过百所学校把竞赛赛题列为科普周、科普节的活动之一。

竞赛现场
       科技类、动手类比赛,在过去总给人一种“苏南优于苏北”的印象。但是,记者发现,此次赛绩,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手并不比发达地区选手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的开齐上足,苏北地区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普及性竞赛也比较能够显示出孩子们本身的实践能力,有些机器人比赛、航模比赛属于提高型的比赛,这些比赛除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比拼之外,其实还有经济实力的竞争。”
       比赛除了考察选手本身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之外,还考察选手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我们这是一个团体比赛,需要3名学生共同完成一样东西。如果3名选手各干各的,这样肯定得不到好的成绩。”据悉,总决赛将在南京举行。
分享到: